首页 > ag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Ag贵宾会官网|最后18个县通过“国检”,我省打赢义务教育均衡收官战

发布时间:2025-10-15 17:58:05    次浏览

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上周,我们推送了《义务教育均衡收官战!国家检查组今日抵达,18个县初次受检,8个回头看》,16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组长、国家督学线联平在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福建督导检查反馈会上宣布:福建省所有县(市、区)均达到国家规定的评估认定标准,将向教育部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报告结果,提请最后认定公布。 这标志着继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之后,福建成为全国第七个全面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检查的省份。 为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今年初省政府将其列为“立项挂牌办理”任务,加大督导力度,各级政府各部门共同努力、协同配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此次,国家教育督查检查组分8组深入我省各地,对我省最后18个申报国家督导认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随机抽查学校和教学点199所(个),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座谈会80场,并通过网络问卷调查、随机访谈等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经过对照标准,逐项评估, 18个县(市、区)均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督导检查,标志着我省比计划提前一年整体通过国家督导检查,县域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阶段迈向“优质均衡”的新阶段。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代表教育部对福建省委、省政府给予教育工作的重视支持表示感谢,对福建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他说,福建比计划提前一年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检查,是福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也将起到重要示范引领作用。福建自古有崇文重教的传统,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强统筹推进,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投入保障,层层落实责任,注重督导监测,积累的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其他省市学习借鉴。他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工程,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希望福建省以此次督导检查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机制,提高质量,进一步推动全省义务教育向更高水平的均衡目标迈进。 省长于伟国代表省委、省政府,代表省委书记尤权,对教育部长期以来给予福建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他说,此次督导检查组深入我省各地实地考察评估,认真负责、作风严谨,专业敬业、细致务实,有力促进了福建教育事业发展。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福建没有理由不把教育办好”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在教育部的指导帮助下,以此次督导检查为动力,全力推动我省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进一步向“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推进教育公平。 一是重规划,持续优化学校布局,在更大范围内、更高水平上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增投入,持续强化保障能力,保证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逐步提高。 三是补短板,持续加强薄弱环节,在资源配置上解决农村学校“弱”、城区学校“挤”的问题。 四是提质量,持续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是促共享,持续营造公平环境,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 延伸阅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福建实践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义务教育事业大步前行。克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福建教育人,聚焦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发扬“滴水穿石,弱鸟先飞”的精神,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以继往开来、争创一流的气魄和热情,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添砖加瓦,努力满足“上好学”的新需求。 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树立全省“一盘棋”理念 福建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研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和《福建省义务教育条例》地方性法规中,都重点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1年3月,省政府与教育部签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后,即召开专题推进会,省政府与各设区市政府签订责任书。从那时起,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形成全省一盘棋的时间表、路线图,明确提出,从2012年起至2017年,全省92个县(市、区)全面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我省确立了“二四三”的政策框架和推进策略。 “二”是完善两个机制: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完善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 “四”是实施四大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教育惠民惠农工程、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三”是实现三个突破:突破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化工作难点、突破教师校际交流体制瓶颈、突破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应用障碍。 农村最美建筑是学校 标准化学校建设全面完成 方便孩子上学,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67亿元,新增50多万个学位,有效缓解城区“大校额”“大班额”问题的同时,办好小学教学点,全省98.8%的小学生上学路程控制在3公里以内。学校标准化建设则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评估认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各地对照省定基本建设标准,逐一分析每一所中小学的薄弱环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原则,重点加强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实验室、功能教室建设,配齐教学仪器、器材和图书资料,认真创建“标准化学校”。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各级政府累计投入资金达220亿元以上。2014年起,“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启动。通过这项工作与标准化学校建设有机结合,这几年也成为有史以来建设项目最多、建设标准最高、投入资金最大的时期。目前,全省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已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不少农村地区,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最安全的建筑是校舍已成为现实。 “学校人”变“区域人” 管理、流动、提升促师资均衡配置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校际均衡,校际均衡的关键是师资均衡。抓住管理、流动、提升这三个关键,我省努力探索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为使教师从“学校人”变为“区域人”,我省在全国较早建立中小学教师“以县为主、县管校用”管理体制,做到县域内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六统一”,即:统一教师工资待遇、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学校岗位设置结构比例、统一公开招聘和调配教师、统一教师考核评价标准、统一教师的管理和服务等。乡村教师有“特权”:2015年出台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推动建立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制度,实行农村学校任教满25年的教师可不受岗位职数限制直接聘任制度,实施乡村校长助力工程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开展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等十大举措“力挺”乡村教师,努力使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城镇教师需轮岗。城市中小学教师要想晋升高级教师职称、参评特级教师,就必须有乡村学校任(支)教1年或薄弱学校支教3年以上的经历。现在,全省每年有近5000名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支)教,2015年全省各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人数达到应交流人数12%以上,其中参与交流的骨干教师达到15%以上。 使儿童成为幸福的人 特殊群体教育关爱一个不能少 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保障水平,是教育公平、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从2011年起,“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连续多年被列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项目,努力满足随迁子女的入学需求。为满足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升学需求,2014年,全省所有普通高中都面向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开放招生,同时在全国率先实施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引起各方点赞。2015年共有10213名外省来闽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我省参加普通高考和高职入学考试,录取人数达8537人。关注残疾少年,连续三年实施“特殊教育提升工程”,1.13亿元的资金投入,让福建特教学校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标准化的校园,先进的康复训练器材,加上特教学生“三免两补”政策,免去了残疾孩子们的后顾之忧。福建特教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是普通初中的8倍,师资则按生师比3︰1进行配备,每万人口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多年保持全国领先水平。教学模式,构建了“闽派教学”新模式,区域性规模化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格局正在形成……本文来源:福建日报、福建教育电视台